新加坡政府全力支持华族文化!李显龙:不能失去文化的根,以免随波逐流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
“华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失去文化的根,以免随波逐流。”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不止一次强调,不能失去华族文化的根。
(李显龙参加2023年碧山—宏茂桥公园中秋活动。图源:MCI)
昨晚(9月23日),李显龙出席宏茂桥以及德义区在碧山–宏茂桥公园的中秋庆祝活动。
他说:“世界正值多事之秋,在新加坡的我们,要稳固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我们的社区也一样重要,不同种族和群体一起庆祝传统节日,凸显我们的甘榜精神。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幸福安康!”
之前,李显龙曾说,我们必须做好中华文化传承的工作,年轻一代才可以接受悠久历史的熏陶。
他说,对华族文化,新加坡政府一向来全力支持,让华族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前不久,在新加坡厦门公会举办的“闽南文化在新加坡”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著名文化传播者意公子就以“爱拼才会赢”为讲题,阐述她对华人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闽南人的迁徙与发展。
意公子说,人类迁徙的历史,就是打拼求生存的历史。
无论是中原到闽南的衣冠南渡,或是福建人从闽南下南洋,无不见证了这种打拼的精神。
意公子说,我们必须有拼搏的精神。爱拼不一定会赢,但爱拼一定不会输。
(意公子:爱拼不一定会赢,但爱拼一定不会输)
意公子说,福建北、西、南三边被雁荡山脉、武夷山脉、玳瑁山脉所挡,东边是大海,素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在农耕时代,易守难攻,是兵家不争之地。
在历史上,从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经历了三次衣冠南渡,中原和江浙富庶地方人氏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下,有一部分进入福建。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河南光州固始将士及家眷近万人,入闽平乱,这些中原移民及其子孙后来成为闽南漳州及泉州、龙岩和粤东潮汕一带的居民主体;后世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
唐朝灭亡之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其中包括闽王王审知于909年建立的闽国。王审知注重教育,吸纳中原逃离战乱的人才,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在研讨会开幕致词中,祖籍福建同安的大会主宾、财政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指出,维护好文化的根是所有宗乡会馆的使命,才能对母族文化有更好、更深的认识,而也能加强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
新加坡厦门公会会长汪家裕说,我们要积极传承传统文化,灌输传统价值观,那么,传统文化才能在新加坡继续创新,更上一层楼。
从宏观历史和文化说起
本次研讨会分上下两场,上半场主要讨论相对宏观的闽南历史和文化,下半场则聚焦语言、民俗、饮食、峇峇娘惹等相对微观的课题,同时也谈厦门公会的历史与演变。
柯木林是上半场第一位主讲人,他的讲题为“我对新加坡闽南文化的认识”。
柯木林先从闽南文化的定义和特性说起,认为闽南文化有五个特性,即海洋性(开拓、创造、冒险)、开放性(广阔空间的文化体系)、多元性(闽南语是借用外来语词汇最多的方言之一)、兼容性(本土化)、商业性(闽商精神)。
(柯木林)
柯木林接着介绍新加坡传统上的“闽籍概念”,即漳泉文化圈人氏。
他说,早年来自漳泉地区的华人,在新加坡闽帮鼻祖薛佛记的领导下,先是建立了恒山亭,后有天福宫,再之后又创立了福建会馆以及其他闽南属地的会馆,如永春会馆、金门会馆、晋江会馆、厦门公会等。
经多年观察,柯木林认为,要成为新加坡华社领导人,必须具备两个先决素质,其一是有钱,其二是舍得出钱,这是由于族群的一切公益善举,皆以他为“缘首”,也是以他所拥有的财富来鉴定的。
柯木林随即从六个层面介绍闽南文化在新加坡的概况——民俗信仰、会馆宗祠、文化教育、闽帮行业、美食文化、峇峇语言。
柯木林总结认为,南来移民从祖居国带来的文化在新加坡萌芽壮大,融入本地文化,成为另一类型的闽南文化;闽南文化不仅是新马中华文化的主流,也是海洋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研究新马华人史,无异于研究闽南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
闽南人的学校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东南亚华人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许源泰以“十九世纪新加坡闽南学校”为题,讨论崇文阁和萃英书院的地位与意义。
许源泰说,在新加坡开埠之前,已有马来古兰经学堂,也有不少华人私塾。在开埠之际,牧师弥尔敦(Samuel Milton)在勿拉士巴沙路创办一间学堂,供华族、马来族儿童就读。
(许源泰)
后来,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祖籍福建永春的马六甲峇峇陈金声(1805-1864年)登高一呼,在新加坡创办第一间闽人义学,即崇文阁。
陈金声以身作则,慷慨捐出叻银八百八十元,他的义举深受当地闽商的支持。当时闽籍富商如洪浚成、黄崇文、章二潮、曾举荐和许丝绵等各捐巨款以响应。陈金声此举共筹得叻银七千五百零四元。陈金声的教育善举,除获得闽籍富商支持外,潮帮领袖佘有进也概捐二百元以囊助。
1854年,陈金声再办学堂,即萃英书院。他办萃英书院与办崇文阁的手法相同,即以身作则,慷慨捐地,充当新义学校址,然后赢取另外十二位富裕闽商的支持,包括著名的华社领袖陈明水,捐得六千三百四十五叻元以供建筑费;除此十二人外,陈金声又向当地闽商和店主筹得三千八百四十八元,充当萃英书院的开办费和维持费。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萃英书院每天有一百名学童上课,学校雇有两名老师负责。
许源泰认为,崇文阁与萃英书院的创办,标志着当时新马地区闽人教育已向前大大跨进一步。毫无疑问,义学比私垫进步,同时教育的收效也比较高。义学雇有较多名老师,可以收容更多的学童,可以按学童不同年龄和程度分班教学。由于义学是公立的,在经济上获得全体闽侨的支持,因此闽帮在办学和管理方面可加以指导和约束。
他总结说,早期新马的闽人义学如崇文阁和萃英书院由于得到新加坡闽帮的支持和监督,学生的成绩优秀。华文报章与清朝驻海峡总领事也参与,鼓励学生争取更佳的成绩,同时也在新马华人社会中制造良好的风气以发展华文教育。
闽南人的九皇大帝信仰
继许源泰之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丁荷生(Kenneth Dean)主讲,讲题是“新加坡的九皇大帝信仰网络”。丁荷生是加拿大人,通晓英语、华语、闽南语方言。由于丁荷生人在国外,因此以播放录像的方式参加研讨会。
(丁荷生)
丁荷生说,九皇大帝又称九皇爷、九皇,是道教和民间信仰的星宿神明,盛行于新马泰等地,信仰起源不明,有古代帝王、北斗星君、郑成功和天地会等等多种起源说法,众说纷纭。
他说,在新马泰华人聚居的地方,流行“九皇斋”节,活动包括连持九日斋戒,不屠不杀,俗称“九皇斋”。信徒身穿白色素服,祭神祈福,有神明游街、过火炭、过平安桥等仪式。
新加坡的九皇大帝游神过街,保佑合境平安,虽然没有泰国普吉岛盛大祭奠有金两千名乩童神灵附体,以铜钉、铜棒贯穿脸颊展示神威,但全岛十多所九皇大帝庙宇同步进行九天的游神盛宴,也形成庞大的九黄信仰网络,属于宗教、政治和经贸领域的人士都积极参与这个年度盛事,其中意涵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
闽南人的南音
南音是闽南地区的经典艺术之一。上半场第五位主讲人是湘灵音乐社社长丁宏海。湘灵音乐社是新加坡南音界的代表团体之一,丁宏海自1994年便执掌湘灵至今。
(丁宏海)
丁宏海以“南音传承点滴谈”为题,回顾湘灵音乐社传承南音、从业余团体转型为具备国际水准的艺术团体的道路,并展望福建南音在新加坡的未来。
他说,新加坡文化奖得主丁马成1977年加入湘灵音乐社;翌年,主办亚细安南乐大会唱,与东南亚各国弦友探讨南音传承的新出路,获得成功。1978年,丁马成开始改革南音,与卓圣翔共同创作了三百多首创新南音,与时代接轨,与时并进。
丁马成也开始培育南音人才,以梨园戏带动年轻人对南音的兴趣,成功吸引一批年轻人前来学习南音。
1992年,年轻社员王碧玉接任为社长,当年年底丁马成病逝。许多人对新班子有误解,后来新班子努力团结老中青三代,同舟共济,并形成以丁宏海、王碧玉为正副社长的班子,逐渐重新步上轨道。
后来湘灵音乐社继续创新,把佛教故事改为大型梨园戏,场场爆满。但是好景不长,到了2000年至2008年之间,湘灵音乐社培养人才的计划两次受挫。到了2006年,湘灵财务陷入困境,几乎被迫停止教学和演出。之后把部分会所出租,缩减人员开支,在“怕输先生”刘夏宗的帮助下,重新包装南音,终于起死回生,从南音社团逐渐转为专业艺术团体。
之后,湘灵音乐社派年轻人到福建向南音大师蔡维镖学习南音,几年之后终于成才,“湘灵终于自己造血,无须再靠他人输血了”。这批年轻人现在已经是湘灵音乐社的新生代,建立了系统化的艺术管理体制,以现代教学方法培训学徒。
丁宏海说,湘灵以包容创新的姿态,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团体合作,每年都有新作品,包括在中日美法等国演出,例如《启程》《费特儿》《新不了情》等。
(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眼“董事经理许振义博士主持对话会)
新加坡眼小结
在新加坡,既有几代以上根深叶茂的本地人,也有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新加坡是我们安生立命、繁衍生息的家园,祖籍地则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根源。
传统的祖籍文化给我们扎下深厚的根基,可以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和自信,让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不至于成为无根的飘萍;创新的本地文化则像是茂盛的枝叶,努力伸展得更高、更远,吸收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回过头来滋养民族文化的根基,相辅相成。
(“闽南文化在新加坡”主讲人与主办方合影)
本次“闽南文化在新加坡”国际研讨会,上半场主要谈一些较为宏观的层面,下半场则聚焦较为微观的课题。
我们下一篇文章将介绍下半场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政务部长、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公司首任总裁曾士生的总结。
新加坡华社下一场较大的活动是南安会馆为期十天的“新加坡福建南安文化节”。
系列活动包括美食展,有红龟粿、大芥饭、番薯粿,以及南安书画展、高甲文化、李贽文化、木偶戏艺术和圣公文化等传统宝藏。
文化节还有“世界视角下的圣公文化”研讨会,有全方位文化体验的艺术长廊,包括指画、泥塑、剪纸、茶艺、书法和国画,有灯笼绘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歌唱比赛,还有多场文化讲座,包括前政务部长曾士生和“新加坡眼”董事经理许振义的讲座。
新加坡眼将跟进报道。敬请关注。
HQ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丨来源
新加坡丨图源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阅读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直播等你来看,点击下方预约起来!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突发新闻,可关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